2016年我国无偿献血人次达到1400万,采血总量达到2360万单位。在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2016年全球血液安全与供应报告》中,中国的血液安全水平位列全球前列。
2017年11月23日,由《输血服务蓝皮书》编委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输血服务蓝皮书: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7)》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举办。
“输血服务蓝皮书”是业内专家以个人名义写给业内人看的书,也是业内人的观点和思路得以传播和影响业外人的一个重要渠道。
血液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世界各国都将血液管理工作纳入国家层面进行管理和规划。
由于上述因素,季节性的血液短缺和长期性的血液供应“紧平衡”在国内外的许多地区频繁出现,采供血行业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经常性的误解。
1
第一部分
总报告
对我国采供血行业舆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索研究舆情的爆发源头、形成规律和发展演变动力,引导舆情健康发展,重塑血液管理相关主体的正面形象,监测、预警和及时干预血液安全突发事件,为指导各血站做好无偿献血服务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2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报告
分别从我国的临床输血现状,输血医学学历教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输血伦理的研究与实践、我国稀有血型的筛查与应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讨论。
3
第三部分
省级采供血报告
选取了天津市、重庆市、黑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陕西省、云南省七个省级血液中心,针对本省2016年采供血状况进行了分析。
4
第四部分
地市级采供血报告
选取了深圳、绵阳、宁波、绥化、秦皇岛、洛阳六个地市血站,就2016年度的采供血情况进行了论述。
5
第五部分
省级临床输血报告
分别对河南、吉林、江苏、山东四个省的临床输血现状进行了分析。
6
第六部分
典型案例
选取了四个典型的案例,包括浙江血站建设与规划、南宁互助献血、长三角HIV确认阳性献血者联合屏蔽、上海莱士公司打造的智慧浆站建设等内容。
7
第七部分
中国输血人物志
介绍了我国输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易见龙先生。
8
第八部分
中国采供血行业大事记
总结了2016年度的大事,对《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2016)》的大事记部分进行了补充。
近年采供血行业网络舆情频现,为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带来负面影响
近年来我国采供血行业网络舆情频繁出现,如“2014年浙江浦江新政:家长献血,子女中考加分”“2014年网传红会卖血获利数十亿元”“2015年福建女童因输血传染艾滋事件”“2015年深圳市中心血站薪酬事件”,等等,都引发了强烈的网络舆情,严重影响了献血者的献血热情和积极性,给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甚至出现了信任?;?。
为了探索研究我国采供血行业网络舆情的爆发源头、形成规律和发展演变动力,引导舆情健康发展,重塑血液管理相关主体形象,监测、预警和及时干预血液安全突发事件,指导各血站做好无偿献血服务工作,课题组设置了血液供应、血液安全和献血政策三个方面的网络舆情搜索关键词,采用艾普思舆情软件,全网信息采集2015年1月1日到2016年6月30日的全国采供血行业网络舆情信息。信息采集范围包括新闻、微博、微信、论坛、博客、视频、App、电子报刊、网页、知道等主流媒介,分别从舆情总览、领域分布和重点舆情事件三方面进行分析。
蓝皮书在监测周期内共采集信息超过182万条,经机器清洗过滤出相关舆情信息约37万条,经机器文本分析归类涉及血液安全、血液供应以及献血政策三个领域的舆情信息约15万条,经人工研判与上述三个领域密切相关的舆情信息约7万条。
全国各省份负面舆情占比平均值为23%,其中广东、江苏和北京等省市负面占比高于全国平均值。广东省负面信息中涉及“血荒、缺血”的信息累计665条,关于“深圳血液中心‘高薪’风波”的相关信息累计351条。江苏省负面信息中涉及“血荒、缺血”的信息累计746条,“血贩子组织非法卖血”的相关信息累计501条。北京负面信息中关于“血头利用互助献血牟利”的信息累计699条,涉及“血荒、缺血”的信息累计773条。福建省负面信息集中在“5岁女童输血感染艾滋”,信息累计达1425条。河南省负面信息中“献血车被城管拖车”的信息累计171条,关于“血荒、缺血”的信息累计463条。
“输血安全”“献血安全”成为血液安全领域舆情重点
在血液安全领域中,“输血安全”以及“献血安全”相关信息较多。“输血安全”舆情累计4190条,其中2015年传播3515条,2016年上半年传播675条?!跋籽踩庇咔槔奂?477条,其中2015年传播2659条,2016年上半年传播818条。
2015年1月,“福建5岁女童输血感染艾滋病事件”衍生出对“窗口期”血液的讨论,“窗口期”是人类所有输血治疗依靠现有的检验手段无法规避的风险,但如何救济这些因“窗口期”感染艾滋等病毒的人群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且尚未有明确的政策对这些人群进行补偿。
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传染病都有“窗口期”,输血者输入这些“窗口期”血液导致病毒感染。“输血感染艾滋”的相关信息累计3235条,其中2015年2998条,2016年上半年237条;“输血感染乙肝”的相关信息累计805条,其中2015年704条,2016年上半年101条;“输血感染丙肝”的相关信息累计856条,其中2015年738条,2016年上半年118条。
我国亟待建立国家血液管理信息平台,加强输血管理信息化建设
通过大数据统计结果,分类建立临床用血指标(包括单病种),经统计分析建立动态长效评价机制,从科学发展、质量并重、公平可及、安全有效的角度进行分类考评。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了一系列院际和科室及医生评价的指标,如输血量的统计比较、平均每次输血数量、输血前检测指标的平均值、输血前的相关检测比例、不同输血指标的用血数量比例、不同输血量的患者比例、血液成分输注不合理输血的百分比、手术台均用血量、单病种用血量、输血患者比例、输血患者人均用血量。
通过对全国部分单病种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调研和检查,确定用血相关性较大的疾病种类和编码,完善临床用血统计数据上报工作,建立单病种用血的评价指标,逐步开展全国各专业主要单病种用血评价工作。
我国输血行业高学历人才严重缺乏
输血技术专业资格考试从2009年11月起正式纳入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范畴,并在2010年5月进行了第1次考试。输血技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共占82.51%),本科以下学历考生仍占了50%(54.79%)以上,硕士和博士共占不到4%(3.19%)。经本次考试获得专业资格的考生仅为488人,通过率26.47%(448/1692),相比医师资格的考试通过率低很多,可能是参加考试的人员的教育水平较低造成的。
我国输血行业的主力军仍然为检验专业的本科和专科,高学历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具有系统临床医学的输血医学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严重匮乏。为了推进输血行业人才建设和输血医学学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几所医学高等院校已开始招收和培养输血医学本科专业人才,如大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成都医学院等。我国教育部迄今未设立输血医学学科专业代码,所以只能以“输血医学方向”之名寄身在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或其他专业门下。
将输血医师的培养作为输血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仅有南方医科大学一例。2008年在国内首设临床医学(输血)“4+1”5年制本科(4年理论,1年实习),创立了立足临床、强化技能、突出实践、展望未来的复合型输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临床医学课程为核心,强化输血专业技能培训,执行临床融合输血的实习计划,瞄准行业发展未来,以培养输血医师后备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国内唯一以临床医学专业招输血方向的高校,形成了一套以四个??槲?、分三个阶段、培养三种核心技能的输血专业特色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2013年国内实现自主设置输血医学博士学位点,推动了国家标准委增设“输血医学”二级学科。在其他以医学检验为基础的“输血”专业发展遇到困难时,南方医科大学输血医学专业发展快速,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受到输血行业欢迎和社会关注,对我国输血行业专业人才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首届输血毕业生就业率100%,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89.74%(35/39),同比高于学校(88.4%)和全国(68.52%)水平。三届毕业生(含考取临床相关专业研究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6%以上,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91.84%。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是国内首个开展输血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单位。虽然目前我国已有4个单位开展输血医学研究生教育,但迄今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有一个高校有2届硕士和1届博士全日制毕业生并获得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仍存在人才需求目标不明确、正规化培养模式欠缺、导师队伍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继续实践并不断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拓宽研究生教学渠道,探索适合我国输血医学发展的正规化培训模式,坚持学科建设与研究生个性培养相统一,为输血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努力。(宣传科编辑制作)